Login
欢迎光临厦门日晤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收藏

科技互联网企业的碳中和突围与生意

  • 发布者:
    小编 发布信息
预算:0.00

电话联系TA

小编
企业认证
营业执照
电话:
认证:
小编

如果给“碳中和”的畅销书拉个书单,比尔·盖茨的《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》必位列前茅。这位自称“重度排放者”的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,在书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急切:“仅仅减少而不是消除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不够的,唯一合理的目标就是‘0’”,“要避免气候灾难,我们必须实现零排放的目标”。

虽然不是碳排放占比最高的行业,科技互联网企业却已立于潮头,拉出了时间线:谷歌声称已于2007年实现碳中和,到2030年之前将完全使用零碳能源;微软提出,到2030年100%购买零碳能源;苹果CEO蒂姆·库克宣布,全球公司在2021年的运营已实现了碳中和,到2030年生产供应链碳中和。

自2020年9月中国作出“双碳”承诺后,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行动也进一步加快。

在蚂蚁森林,5亿人用绿色能量“种”下2.23亿棵树;在滴滴平台,96.9万辆纯电汽车占中国纯电动汽车总数的30%以上;在腾讯会议,省去的通勤差旅累计碳减排实现超过1500万吨,相当于全国2.29亿私家车车主停驶14天……

2021年底,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数字碳中和白皮书》指出:数字技术能够与电力、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,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,促进传统产业能源优化、成本优化。

的确,国内科技互联网企业除了让自身实现碳中和,也希望用数字化技术改写高碳行业的基因,找到新的增长点。一切还充满挑战和变化。

让数据中心变绿:既是“硬骨头”,又是商机

搜资料、叫外卖、逛网店、打游戏、移动支付……中国10.32亿网民享受的服务背后,都依靠数据中心这些云端的“智慧大脑”,或者说“吞电神兽”。

中数智慧信息技术研究院(CDCC)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》显示,2021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937亿度,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.13%,产生约为78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在新基建政策的指引下,数据中心建设高歌猛进,即便如此,“北上广深地区仍然存在‘供不应求’的现象”。

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提出,加快构建算力、算法、数据、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;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,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,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。

翻看科技互联网公司的碳账本,最显眼的就是数据中心,数据中心变“绿”,既是商机,也是碳中和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。

如同发烧需要量体温来体检,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为PUE(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,平均电能使用效率),是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使用的能源之比,比值越接近于1越好。

作为一项关键能耗考核指标,山东、山西、广西、云南等多省份审批过程中,对新建数据中心PUE值的审核已经趋严。工信部印发的《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要求,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.3以下。

“PUE越大,意味着越多的电力没有用在服务器执行运算的有效消耗上,而是花在了散热、配电等系统能耗上,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降低PUE值。”腾讯集团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许浩介绍。